古诗云:“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清明时节的江东乡李子坪舍前新叶抽翠,梨花如雪,掩映成趣。与梨花的繁盛不同,散落在田间地头成簇而开的*花,则用渺小却挺立的花体,诠释着春天里另一份坚韧的生机。
*花,又名清明草,因其“叶如鼠耳,花开如曲”,学名鼠耳草,属菊科植物,有祛风止咳、清热利湿之功效。
正如江南地区有用艾草制做青团的风俗,李子坪的乡亲也有采摘*花制成*花粑粑祭祀和食用的习俗。这个习俗在芒市乃至滇西地区的汉文化圈层里广为流传,*花粑粑成了清明家宴里一道必不可少的传统点心。
取材自然,依时而食,是山里人家饮食的智慧和福气。每逢清明,*花正盛,*绒绒的小花刚孕育出骨朵欲开还羞之时最是鲜嫩。
将其采摘,清洗干净,放入老式的脚踏碓里舂碎,然后拌入面粉中加水揉成面团,依次取一小团压成圆片,包裹进掺了红糖的苏子粉末捏成团子,外裹一层泡过染饭花水的糯米,*花粑粑初具雏形。
老灶上生一簇旺火,锅里烧起热水,架上蒸器,将捏好的*花粑粑放入摆齐,中火蒸十多分钟,美味既成。*花独有的清香在蒸汽的作用下全然释放,粑粑入口软糯,馅料里的红糖遇热化汁,与苏子搭配出甜而不腻的流心口感。咬一口粑粑,再饮一口新制的明前春茶,那便是妥妥地把春天吃进嘴里、留在肚里。
如今,*花粑粑作为祭祀品的功能已日益淡化,这口乡间的淳朴滋味逐渐演化为一道春天的时令小吃,带着春意,流着思念,卷着乡愁,让人重温旧时的味蕾记忆……
作者:肖祥婷
来源:微美芒市德宏网
免责声明本
云南民族广播——德宏傣语广播不仅可以通过短波千赫(SWkHz)、调频99.4收听,还可以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