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耳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边城一位老船夫,一个女子,一只黄狗,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援助活动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70628/5496891.html

《边城》是沈从文的中篇小说代表作,首次出版于年。

故事讲述的是:在川湘交界的茶峒附近,小溪白塔旁边,住着主人公翠翠和她的爷爷老船夫。茶峒城里有个船总叫顺顺,他有两个儿子,老大叫天保,老二叫傩送。

端午节翠翠去看龙舟赛,偶然相遇相貌英俊的青年水手傩送,傩送在翠翠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傩送的兄长天保也喜欢上了翠翠,并提前托媒人提了亲。

天保告诉傩送一年前他就爱上了翠翠,而傩送告诉天保他两年前就爱上了翠翠。于是,兄弟俩采用唱山歌的方式来表达感情,并让翠翠自己从中选择。傩送是唱歌好手,天保自知唱不过弟弟,心灰意冷后,驾船远行去做生意。几天后,天保坐的船出了事,淹死了……

船总顺顺因此不愿意翠翠再做傩送的媳妇,老船夫只好郁闷地回到家。夜里下了大雨,夹杂着吓人的雷声。第二天翠翠起来发现船被冲走,屋后的白塔也冲塌了,老船夫在雷声中死去了……

老军人杨马兵热心地前来陪伴翠翠,也以渡船为生,等待着傩送的归来……

01《边城》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沈从文的中篇小说《边城》入选了20世纪中文小说强,排名第二位,仅次于鲁迅的《呐喊》,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边城》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纯爱故事,展现出了人性的善良与美好。由于《边城》的美学艺术,小说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边城》寄托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的作品中最能表现人性美的一部小说。

*《边城》极力讴歌的传统文化中保留至今的美德,是相对于现代社会传统美德受到破坏,到处充溢着物欲金钱主义的浅薄、庸俗和腐化堕落的现实而言的。

*《边城》描写的湘西,自然风光秀丽、民风纯朴,人们不讲等级,不谈功利,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相互友爱。外公对孙女的爱、翠翠对傩送纯真的爱、天保兄弟对翠翠真挚的爱,以及兄弟间诚挚的手足之爱,这些都代表着未受污染的农业文明的传统美德。作者极力状写湘西自然之明净,也是为了状写湘西人的心灵之明净。

*《边城》写以歌求婚、兄弟让婚、外公和翠翠相依之情,这些湘西人生命的形态和人生的方式,都隐含着对现实生活中古老的美德、价值观失落的痛心,以及对现代文明物欲泛滥的批判。作者推崇湘西人的人生方式,也想以此重建民族的品德和人格。

02《边城》中的女主人公翠翠竟然有个人物原型

《边城》成书于年4月,那时正是沈从文爱情事业双丰收的季节。年社会虽然动荡不安,但总体上还是稍显和平,这个时候中国有良知的文人,都在思考着人性的本质,沈从文自然是走在前沿的。于是,他希望通过自己对湘西的印象,描写了一个近似于桃花源的湘西小城,给都市文明中迷茫的人性指一条明路。人间尚有纯洁自然的爱,人生需要皈依自然的本性。

作品中女主人公翠翠的原型,是一个绒线铺的姑娘。沈从文在行军的途中,有一个叫赵开明的好友,在泸溪县城一家绒线铺遇到了一个叫翠翠的少女,她长得俊秀。赵开明发誓要娶她为妻。

17年后,沈从文乘坐的小船又停靠在泸溪。他站在船头上,回忆到翠翠的美丽形象,便朝绒线铺走去,在门前意外地看到了一个和翠翠长得十分相似的少女,熟悉的眼睛、鼻子、薄薄的小嘴。沈从文惊讶得说不出话来。原来这是翠翠的女儿小翠。当年的翠翠嫁给了追求她的赵开明。这时她已死去,留下父女两个。为了不打扰赵开明,沈从文没有跟他打招呼,但感情上的震撼却久久不能平复。翠翠,这个美丽、朴实的少女,他怎么也无法忘怀。

年,沈从文坐在院子里,在阳光下的枣树和槐树枝叶阴影间写《边城》时,翠翠的形象便跃然纸上。沈从文在《湘行散记·老伴》中提到:“我写《边城》故事时,弄渡船的外孙女明慧温柔的品性,就从那绒线铺子女孩脱胎而来。”

03沈从文写《边城》的表现手法独特又优美。

《边城》采用了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特有风土民情。

*沈从文用细腻的心理描写来展示翠翠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一是通过人物的幻想、梦境来披露人物心理。翠翠离奇的“胡思乱想”,让人感到渐渐有了自己心理的少女的孤单寂寞,以及爱情的幼芽时心灵的躁动;翠翠“顶美顶甜”的梦境,展示出对朦胧爱情的甜蜜感受和潜意识里对爱情的向往。二是通过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语言、神态的描写,形成强烈的暗示,诱使读者从人物的语言、神态上去体味人物的内心奥秘。翠翠“带着娇,有点儿埋怨”地一再央求爷爷丢下渡船上的活回到她身边,让人感受到翠翠对爷爷的无比依恋之情。听着爷爷唱的“那晚上听来的歌”,“翠翠自言自语说:‘我又摘了一把虎耳草了’”则让人感受到情窦初开的翠翠对甜美爱情的神往。

*沈从文用诗画般的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心理活动。除了湘西边陲特有的清新秀丽的自然风光,在作者笔下,啼声婉转的黄莺、繁密的虫声、美丽的黄昏、如银的月色……奇景如画,美不胜收。这些又都随着人物感情世界的波动而自然展开。或是以黄昏的温柔、美丽和平静,反衬翠翠爱情萌动的内心的躁动、落寞和薄薄的凄凉;或是以柔和的月光、溪面浮着的一层薄薄的白雾、虫的清音重奏,烘托翠翠对傩送情歌的热切期待,以及少女爱情的纯洁和朦胧。

作家汪曾祺如是说:《边城》的语言是沈从文盛年的语言,最好的语言。既不似初期那样的放笔横扫,不加节制;也不似后期那样过事雕琢,流于晦涩。这时期的语言,每一句都“鼓立”饱满,充满水分,酸甜合度,像一篮新摘的烟台玛瑙樱桃。”

浙江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王嘉良、杭州师范学院中文系主任李标晶:沈从文小说独具地方特色。他的题材、人物、自然景色、风土人情、语言,无不涂上“湘西”的标记。题材是湘西社会日常生活中摄取的;人物是湘西农村的“愚夫俗子”,一批土生土生的“乡下人”;景色更是湘西山山水水迷人的美景。

沈从文更是描绘风土人情的高手,他画出一幅幅风俗长卷,婚嫁、习俗、服饰、神话、传说、信仰、礼节……无所不有,无所不奇,使他成为现代中国的“风俗画家”。他特别善于揭示这些一代一代流传的古风习俗人情世态所包含的人情美和人性美,令人神往,令人惊叹。加上沈从文运用泥味土香十足的方言土语,这更使他的小说充满浓郁的湘西地方特色。

结语

《边城》的开头是一个老船夫,一个叫翠翠的女子,一只黄狗,而结尾时仍是一个老船夫,一个叫翠翠的女子,一只黄狗;只不过是,老船夫换了人,女子心里装了一个人;黄狗还是那只黄狗,只不过是,稍稍长大了一些而已。

沈从文先生一生里写了不少小说和散文集,在他众多作品中,《边城》一直占据着最重要的位置。不用过多地说,正是《边城》奠定了沈从文先生在文学史上的历史地位。

年6月,《亚洲周刊》推出了“20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排行榜”,对20世纪全世界范围内用中文写作的小说进行了排名,遴选出前部作品。在这一排行榜中,鲁迅的小说集《呐喊》位列第一,沈从文的小说《边城》名列第二。但如果以单篇小说计,《边城》则属第一。

《边城》被译成日本、美国、英国、前苏联等四十多个国家的文字出版,并被美国、日本、韩国、英国等十多个国家或地区选进大学课本。

读书品文,闲谈古今;看人生百态,聊趣闻轶事。喜欢,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