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耳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荒野荐书聆听荒野荒漠中的生命之美 [复制链接]

1#
刘军连挂号 http://nb.ifeng.com/c/89ILxhbI6w5

有人说,一个人行走的范围,就是他的世界。

我们可能没有机会亲自去探索神秘的荒野,但作者笔下流淌的文字可以带领我们看到那可爱而又野性的世界。

这里是荒野荐书,总有一本书等待着热爱荒野的你。

一直期待与你共同成长!

你心里的荒漠是什么模样?

“干涸、荒凉、缺乏生命力”可能是最无争议的普遍共识。但是,如果真实地进入新疆的荒漠区,就会发现,在生存极限接受严峻挑战的旷野中,野生动植物的生命力如此旺盛,它们相互借位、相互争夺、相互成全、相互依存,构成了一道绮丽的生存画卷,这或许是生生不息最好的诠释……

来源|国家地理摄影|水冬青

新近出版的《聆听荒野——荒漠中的生命之美》。一书就从全新的角度,为人们展示了生活在新疆的三十种野生动植物。用严谨的科学知识、散文化的笔触生动描绘了这些野生动植物的繁衍生息,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为人们呈现出它们最有生命张力的一面,让人们认知一张别样的新疆名片。

本周六,左边右边书店特邀《聆听荒野》作者刘瑛,与您一起,以《聆听荒野——荒漠中的生命之美》为主线,了解那些关于新疆独具特色的野生动植物的故事,探寻荒漠中的生命之美。

《聆听荒野——荒漠中的生命之美》

分享会暨新书签售会

主题《聆听荒野——荒漠中的生命之美》分享会暨新书签售会时间.11月20日(星期六)17:00-18:30分享嘉宾刘瑛《聆听荒野——荒漠中的生命之美》作者招募人数30人分享会地点|新世界广场二楼左边右边书店舞台区

能活下来,全靠一身本领

新疆的荒漠中,动用全部激情、能量和智慧存活下来的动植物,是生存的百科全书,是死里逃生三十六计的现实范例,是绝处逢生的最佳情景再现。荒漠土壤中含水量经常低到1~3%,迫使在这里生存的植物根系大都具有耐旱、逐水的特性。因为生存环境缺乏水资源,所以很多植物通过各种不一样的器官来减少蒸腾作用。

来源|《聆听荒野——荒漠中的生命之美》插图

有的植物叶面角质层加厚,防止水分轻易蒸发;或者叶面最大限度地缩小,变成细棒状;有的植物甚至为了减少水分蒸发,近乎无叶,而以绿色枝条或茎干进行光合作用;更有植物为了度过干旱高温季节,在夏季急忙脱落树叶来保存能量不分散;还有的植物为了生存下去,在长期与恶劣环境的斗争中,"锻炼"出了能在短暂的时间里完成整个生命历程的特殊本领。

来源|《聆听荒野——荒漠中的生命之美》插图

而且,和人们的普遍认知不同,不仅潮湿的地方有苔藓和地衣,荒漠中也有苔藓和地衣。在缺水时,能干缩成蜡叶标本状,一旦遇水很快就恢复生机,它们甚至可以沉寂十几年,遇水十秒便复生,比如书中所记录的齿肋赤藓。

荒漠植物种种看似奇怪的举动,都是为了能在缺乏水分和缺乏有机质的荒漠中存活下来,繁衍生息。这恰恰是它们的生存智慧。

来源|国家地理摄影|水冬青

于荒野中绽放生命的姿态

没有去过荒漠的人,想象荒漠,常常是浩瀚无边与毫无生机并存,那种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美,凄厉且震撼。但是,很少有人能够想象荒漠之花的美丽妖娆,那种于细微处见展现的绮丽,会不经意直抵你的内心深处,原来荒漠之中,生命之美如此具有张力。

无论是新疆郁金香惹眼的明黄,还是骆驼刺艳粉色的花朵;无论是尖喙牻牛儿苗低调的莫兰迪紫色,还是多枝柽柳的绯红;无论是新疆沙冬青花叶的素雅清新,还是沙拐枣千姿百态的果枝;都让你惊异于大自然色彩的富饶,感叹生命之绮丽多姿。你很难想象在荒漠中的某个角落,它们就那样静静地绽放着,点缀着无边旷野,和着生命的律动,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来源|《聆听荒野——荒漠中的生命之美》插图

这些荒漠植物,是另一种新疆之大美的体现,除了名山大川,除了大漠落日,除了草原牧歌,除了西域风情,我们也可以认为荒漠植物是一张别样的新疆名片。它们也代表着新疆不一样的美,不一样的风情!

来源|《聆听荒野——荒漠中的生命之美》插图

而新疆的野生动物,就更具特色,在亘古高原上低吟的马可波罗盘羊,要通过打斗确定地位,从而获得配偶;神秘罗布泊的守望者野骆驼,在全球的种群总数不超过峰,比大熊猫更稀有;日渐消失的深山萌宠伊犁鼠兔,它的食谱惊人地昂贵,都是天山雪莲、红景天、虎耳草、金莲花这些药用植物。

游弋在雪山的上精灵雪豹,其实是一只Q萌大猫,在红外相机的镜头下,憨态尽现;卡拉麦里夕阳下悠闲的普氏野马,曾历尽怎样的血雨腥风得以返回故乡并存活。这些,都可以在书中找到答案和诠释。

来源|《聆听荒野——荒漠中的生命之美》插图

在作者的笔触下,这些生活在新疆的野生动植物需要被认知更需要被保护,荒漠生态系统脆弱且不稳定,自我更新调节能力差,一些野生动植物正在加速走向濒危甚至灭绝,如果无节制地破坏采挖荒漠植物和破坏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将加速这种进程。

而我们的世界,又会少了很多鲜活且美好的画面。应该说,少的不止是画面,更是会面临更为严重的生态危机,它们的减少和消逝,敲响了环境恶化的警种,值得人们警醒和反思。

作者简介

刘瑛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新疆科普作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副秘书长,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新疆自然博物馆常务副馆长、副编审,国家级科技思想库新疆试点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

第五届新疆科普奖个人奖获得者,曾获得多项新疆新闻一等奖。编著《认识地球环境》科学教育专著,以荒漠植物及动物为主题撰写了《白番红花,笑对冰雪不负春》《阿魏之殇》等多篇科普散文。策划组织“荒漠植物,别样的新疆名片”“雪,飘落向人间的精灵”“冰川,日渐消逝的人间净土”等多个科普摄影展,策划制作《旷野仙踪觅雪莲》《让荒漠植物之美浸润生活》等多部科普微视频。

来源:守护荒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