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耳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端午到了,簪榴花插白艾斗百草更是东方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系统检查项目 http://m.39.net/pf/a_4771443.html

五月五

粽情端午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有关端午节的民间风俗有很多,比如: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酒、悬艾草、插菖蒲、采百药、挂钟馗像、佩香袋等。

历代文人墨客关于端午节的诗词描写颇多,其中不仅有端午节俗,也有端阳的风物,所谓“四时佳兴与人同”,时令风物如榴花、蜀葵、菖蒲、枇杷等成为文人们在诗词中争相吟咏的意象。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关于端午节的花草植物。

一、斗百草

斗百草为端午习俗。端午踏青、采药归来,带回名花异草,以花草种类多、品种奇为比赛对象。每年端午节群出郊外采药,插艾门上,以解溽暑*疫,衍成定俗;收获之余,往往举行比赛,以对仗形式互报花名、草名,多者为赢,兼具植物知识、文学知识之妙趣;儿童则以叶柄相勾,捏住相拽,断者为输,再换一叶相斗。

此习俗具体起源时间无考。唐刘禹锡诗句有“若共吴王斗百草,不如应是欠西施”,说的是春秋末期,吴王和西施就已在宫中玩斗百草。

《群婴斗草图》清代画家金廷标著,此图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中,上面还有乾隆皇帝的题词和落款。

斗百草分为「文斗」和「武斗」

以人的拉力和草的韧性强弱来决定输赢的斗草,被称为武斗。即采一些有「草头」的草或花打成结,然后相互交叉成十字状并各自用劲拉扯,以不断者为胜。

王建《宫词》,吟咏斗草游戏的情状:“水中芹叶土中花,拾得还将避众家,总待别人般数尽,袖中拈出郁金芽”。

这种互相角力拉扯的「武斗」,多发生在孩子之间。

中国著名连环画家王弘力,在《古代风俗百图》中创作了一幅孩子斗草图。

所谓文斗,就是对花草名,相比孩子们简单粗暴的「武斗」,大人们擅玩更有知识含量的「文斗」,即各人把自己收集的各种花草拿出来,一人报一种花草名,另一人接着以对仗的形式报草名,如虎耳草对鸡冠花,一直「斗」下去,谁采的草种多,对仗的水平高,坚持到最后,谁便赢。

苏东坡有一句诗,就是说收集斗百草的。「寻芒空茂林,斗草得幽兰」。可见,玩者为了收集到更多的花草,常常要寻遍山川草野。因此玩这种游戏没点植物知识和文学修养是不行的。

王弘力的《古代风俗百图》,一幅文斗图。

《红楼梦》中,曹雪芹对斗百草有详细的文字描述,「外面小螺和香菱、芳官、蕊官、藕官、豆官等四五人,都满园中顽了一回,大家采了些花草来兜着,坐在花草堆中斗草。

这个说:“我有观音柳。”那个说:“我有罗汉松。”那个又说:“我有君子竹。”这个又说:“我有美人蕉。”这个又说:“我有星星翠。”那个说:“我有月月红。”这个又说:“我有《牡丹亭》上的牡丹花。”那个又说:“我有《琵琶记》里枇杷果”……」

87版《红楼梦》斗百草场景

令人遗憾的是,如今「武斗」还在孩子们中间小面积流传,而词汇含金量很高的「文斗」,已经失传。不管是对花草的认识,还是诗词歌赋的掌握,现代人都在全面倒退。

不过,斗百草后来发展为簪花、插花等装饰艺术,可算作东方花艺的起源了,也算是另一个方式的流传。

插花艺术

二、簪榴花

端午节时,妇女要戴榴花于鬓发以作饰物。《帝京景物略》云:“五月五日,家家妍饰小闺女,簪以榴花。”清代《大兴县志》载:“是日(五月初五)少女需配灵符,簪榴花。”

石榴花,是端午的主花。五月正是石榴花盛开时。石榴相传是汉代张謇传入的,唐代诗人万楚的诗记载,五月五日时人们就喜欢观赏火红的石榴花,女郎连裙色都染作石榴红,穿上石榴裙,裙色与花色相映:“红裙妒杀石榴花。“恰是四时衣色随花色之一种。也说明远在唐代,榴花就是端午节日花了。

三、配香囊

端午时,姑娘们要精心绣制玲珑剔透的衣香粉包或香囊,内装芳香浓郁之药用植物如白芷、丁香等,用于清洁避邪。姑娘们配香囊在衣裙上,阵阵馨香沁人心脾。

中国人佩香于身,承载着礼与情,也祈愿安康。

四、射柳

端午日,以柳条插如土中,上系手帕,有“向导”引骏马先走,其他武职人员随之出发,到一处,闻金鼓齐鸣时,各开弓射柳,射断柳枝者受赏,这不中者受罚。

五、插白艾

白艾,俗称艾嵩,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人们在端午节这一天,采艾于户上,并用艾叶艾根把做成老虎样子的艾虎挂在门楣中央,以避邪。明代《山趟肆考》一书记载说:“端午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虎,粘艾叶以戴之。”

端午安康

端午的习俗总是伴随着,

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而这些带来欢乐的风俗活动,

更是需要人们传承,

不要让它们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端午,是一念安康,

愿您好好爱惜自己,

平安幸福!

-END-

也欢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